7月26日下午,北京复兴路四号门前车水马龙,150余位国外高级外交官前来参加一场重要会议。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中国改革改什么?如何改?将给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带来哪些机遇?是外交官们此行最关注的内容。
7月2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面向外国驻华高级外交官举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包括100余位驻华大使和临时代办在内的150余位高级外交官出席。中联部副部长孙海燕主持。
外交官自由提问不设限,专家现场作答
针对重大政治议程,由中联部举行对外宣介会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部署和考量是一项例行动作。党的历次全会中,三中全会因聚焦改革而尤为瞩目。
一位中联部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新冠疫情之后,中联部打开大门举办如此高规格的重要会议并不多见,“100余位驻华大使和临时代办在内的150多位外交官出席,来自14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来的都到了。”
会议现场,甫一落座,中联部副部长孙海燕开门见山:这次会议,是要第一时间帮助外交官们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促进彼此更好地交流合作。此次会议还特邀了两位专家坐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
一位是中共党史理论专家,一位则长期研究中国经济,按照议程安排,两位的发言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剩余的时间则全部交由外交官们自由提问,“问题不设方向,不设限制。”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参会之前,外交官们也有所准备。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告诉南都记者,全会《决定》的全文很长,还未来得及逐字细看,但“其中有关消费和对外开放的问题是我特别关注的议题”。
白瀚轩提及的对外开放议题,在此次《决定》中被多次提及,多位外交官也对此印象深刻。“全会的决定对中国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国的大门始终对外开放,全会是向全世界释放了这样的信号。”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切尔维亚科夫对南都记者说。
参会的外交官领取宣介资料。
会场各种宣传资料。
促消费稳就业引外资,聚焦中国经济情势
本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提出“七个聚焦”的改革方向。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完成三千多项改革任务,如今再次处于改革的关键节点。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改什么,如何改,将对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产生什么影响,带来哪些机遇,这几乎是在座外交官的共同关切。
在两位学者简单介绍本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后,随即进入提问环节。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站起来率先发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到,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保障外资企业在华国民待遇。
这是一个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议题。江小涓接过话筒:“坦诚地说,这是一个困惑我们双方的问题。”她强调,中国针对外资反映的一些问题已有制度上的回应,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堵点、难点。“这次文件专门提到已经的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例如要求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地方不得排斥外地商品进入,这也包括外资企业的商品。还提到了要继续缩减服务业外资进入的负面清单,只要不是负面清单列举的问题,外资都可以与国内企业一样平等进入,事实上我们的外资负面清单的确持续在缩减。”
现场众多外交官提问。据中联部
这一问一答,让现场的气氛更加活络起来,接下来约一个半小时里,又有9位驻华大使相继提问,从改革计划、科技创新,问到绿色发展,外官们最关注的仍是中国的经济情势,这些问题不仅包括中国在目前的经济局势之下如何促消费、稳就业、发展民营经济,也涉及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压力下处理中外经贸关系。
“中国政府希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重要的就是要保就业。”
“促进就业除了要有一些缺期激励政策外,更要重视就业让居民收入上升,以良好的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机制,保护我们对经济的预期,增强消费的信心。”
“只要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增长,保持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外资投资会回到正常轨道。当然,外资企业从中国市场退出也有一些非政策因素,例如与国内企业竞争困难,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希望更多元的市场安排等,对这些也要有正确理解。”
会议现场,研究经济的江小涓一一回应。在提及民营经济的作用时,她特别强调,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处于平等地位。她透露,中国预计有部分重大科技项目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一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和国家重大项目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同时本次《决定》也强调要让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向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和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实际上,这也是给民营经济更多发展空间和平等发展机会。”
“中国的经济好了,全世界的经济才会好。”会后,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向南都记者解释这场会议“经济话题”火爆的原因,他也期待,中国下一步能以具体举措逐步实现改革任务。
谢春涛在此次会上谈到改革时间表时也提及,接下来中央会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时间表拿出具体举措,“有些举措要经过试点,还要在一定范围再征求意见。”谢春涛说,尽管改革颇有难度,但中国历来有良好的改革传统,“过去很难的改革一年就完成了,我相信未来会做得更好。”
采写:南都记者蒋小天莫倩如发自北京配资网上炒股配
Powered by 股票配资体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2 香港永華证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